概述
“互联网+可再生能源(分布式/独立式)电站装备制造和技术解决方案”是以气化、炭化工程技术为核心,用含碳废弃物制造可再生能源,并集成光能、风能、储能为一体的协同创新装备制造项目。 本项目体现: “轻资产”的互联网离散制造技术; 并从装备制造技术、技术工艺、材料科学系统集成。
用途: ①应急和特殊环境的电力供给。例如:为亚马逊热带雨林大火、洛杉矶和澳大利亚山火救援设备、处理落地树枝、落叶设备提供电力,为类似吉林市热力管网爆炸环境,提供可移动能源。
②世界上有14亿人的生活中没有电力,急需50KW—1000KW的发电设备;他们的生活空间不缺少含碳废弃物和风、光。
③为他们提供解决生产生活的分布式或独立式供电设备。 50KW—1000KW分布式或独立式供电设备在海内外电力细分市场是“空白点”。
我们围绕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工程经验进行项目拓展,融入市场,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①气化、炭化装置可处理散碎含碳物料,实现低密度物料,产生高质量能源。
②气化、炭化装置撬装集装箱内,便于运输和安装使用;更便于标准化、模块化、集成化,以适用各种工况。
③含碳废弃物气化流程低速度搅拌,解决物料“搭棚起拱”;搅拌棒通水冷却,延长设备检修周期。
④含碳废弃物气化装置内物料旋转,未燃尽炭粒从不等距水冷炉排下落入干馏层: a、气态焦油在干馏层再裂解,提升燃气热值; b、气化装置水冷炉排上加有的特殊工艺孔,高温下变形滴水,水滴落入干馏层气化形成高压蒸汽,高压水蒸汽接触未燃尽炭粒产生化学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⑤气化反应装置的排渣机构加水冷却避免火灾。 本项目宗旨: 培育用互联网+云计算管控的小型可再生能源微电网系统为全球服务的制造商。 含炭废弃物+太阳能光伏+小型风力发电机制造可再生能源,“零污染”、“零排放”,符合循环经济原则,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生态文明。 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良好。
产品服务
生物质气化,含碳废弃物气化,因地制宜为客户配套太阳能光伏,可再生能源电站的副产品炭基材料,活性炭储能器件,互联网+可再生能源电站卖出去的大数据精准营销,生物质制氢
用户市场
核心团队
张颖鹤
| 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
博士毕业于英国伯明翰大学, 武汉大学教授/博导,国家千人计划(创新长期)专家。负责用于纳微米活性炭新材料生产的气化炭化设备技术工艺集成;以及与日本早稻田大学合作研究生物质气化法制造氢能源(曾受聘日本早稻田大学与时任校长研究炭基纳米材料制备和工艺炭基纳米制备和工艺应用于汤浅炭电池材料生产厂)
罗明生
| 联合创始人,工程技术总监
北京石化学院教授/博导,国家千人计划(创新长期)专家。本项目联合创始人 工程技术总监 负责含碳废弃物气化炭化装备设计定型;以及有机固废资源化利用催化剂研发。曾设计,安装,测试有关固定床,料浆床反应,控制系统;制备,表征及测试美国国家能源部及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欧洲各地厂家的费托合成,加氢,脱氢,环保及水煤气传换催化剂。
徐宏杰
| 联合创始人
博士毕业于美国杨百翰大学,华能集团西安热工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国家千人计划(创新长期)专家(国千专家中国唯一的脱硫脱硝专家,中国大气污染治理专家之一)。本项目联合创始人 负责含碳废弃物气化炭化工艺尾气排放达标,氮氧化合物达标技术解决方案,以及协调浙江大学合作事宜。
王彬
| 联合创始人
博士毕业于美国西维吉尼亚大学,曾任中国铁路对外服务公司替代课题组高级工程师。现任哥斯达黎加农业部新能源专家。在智利康塞普西翁大学工作期间,任研究员/教授,负责智利-欧盟第六框架协议子项目:养殖场垃圾无害化处理,获智利政府表彰(项目第一人)。本项目联合创始人 负责生物质气化炭化设备技术集成智能制造;互联网+可再生能源系统控制、管理、调度逻辑框图设计;不同级别、不同精细度的实时能源消耗的监测与控制;为实现智能电网用户侧能源消耗监测和控制提供解决方案;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推广。
商业计划书